冷氣團頑皮?澎湖天空變阿修羅男爵
文、圖:編輯部
今年首波大陸冷氣團來襲,澎湖日前氣溫明顯下降,除了寒意明顯,昨日天空出現壁壘分明的奇特景觀,一邊雲層濃厚,一邊萬里無雲,讓民眾嘖嘖稱奇,並拍照上傳臉書,澎湖氣象站表示,是大陸冷氣團剛好通過澎湖上空,帶來乾燥雲系所致。
昨日白天放晴,一早天空就南北涇渭分明,出現明顯界線,一邊雲層密布聚集,另一邊則是晴空萬里,許多民眾紛紛把握機會,照出奇特景象PO上臉書,引發網友們熱烈討論,但都不解其成因,還有人說是地震雲,與連日來台灣地震頻傳有關。
對於澎湖上空出現的異象,澎湖氣象站表示,根據衛星雲圖顯示,昨日上午8時10分大陸冷氣團南下,剛好經過澎湖上空,在白色雲層帶中出現明顯空檔區,一直持續至上午9時,歷時約1個小時,民眾目睹到與天空異象時間相近,雖相當罕見,但仍屬於自然現象,民眾不用過於恐慌。
至於為何出現明顯分界線,兩邊景象迴異的情形,澎湖氣象站表示,主要是大陸冷氣團南下,帶來乾燥雲系,後面乾冷氣候讓天空晴空萬里,與前方雲層密布情形剛好形成明顯界線,如果是大範圍的雲系通過,就成為鋒面過境,只是剛好大陸冷氣團帶來雲系通過澎湖上空,就出現民眾目睹的奇景。
記下社區之美 澎科大發表4紀錄微電影
文、圖:編輯部
澎湖科技大學社區紀錄美學工作坊日前發表4部「常影時錄」社區紀錄微電影,學生透過「日常、鄉間、問候、記憶」前進社區,用鏡頭記錄社區的人事物,呈現社區的面貌與特色。
澎湖科大日前在實驗大樓由人文暨管理學院院長王明輝主持,由人文、觀光學院與社區等,分別發表「常影時錄」社區紀錄等4部微電影美學成果發表會。
王明輝表示,澎湖科大人文學院開設「社區營造與社會實踐」課程,甚獲學生的喜愛,今年邁入第3年,今年還首次有社會青年參與,委請國內知名年輕導演莊晨鴻帶領學生從校內走向校外,進入社區實地體驗學習,以鏡頭攝影真實記錄社區的人、事、物,讓更多的人知道社區的豐富人文底蘊。
隨母親來自中國湖南的崔新林,來台已4年,目前就讀澎湖科大觀光學院一年級。今年他參加學校的「常影時錄」社區記錄微電影拍攝,長達半年走入白沙小赤社區,有些情景與湖南家鄉相似,讓他睹物思鄉。
同為拍攝白沙吉貝社區家鄉的社會學員陳曉儀,除了透過鏡頭記錄自己的家鄉吉貝社區生活中的人事物點滴外,也期盼能夠多多投入社區工作,關心家鄉的長輩,不要讓社區內只看到老人服務老人。
莊晨鴻表示,社區營造為澎湖重點文化發展目標,不管是一般社會或是學生,都能透過社區營造與配合在地文化特色,拍攝成微電影,讓澎湖更多民眾認識社區,以行動來關心自己的社區。
澎湖科技大學社區紀錄美學工作坊盼能透過基礎的影像美學課程,從理論導向實作,包含基礎敘事、紀錄片分析、 影視企劃等影像藝術知識,結合實地拍攝與策展論述,使學生更瞭解澎湖社區發 展,以說故事的技巧與映像美學涵養述說社區軼事,透過鏡頭完成社區人、事、 物之紀錄。
馬公雙湖園新設賞鳥亭 縣府顧問有話說
文、圖:編輯部
馬公市雙湖園裡地處淡海水交接處,鳥類生態相當豐富,是熱門賞鳥區,不過園區裡造型奇特的賞鳥亭引發各界熱議,許多民眾在臉書上面批評,有人說像外星飛行器發射台,就連澎湖縣政府顧問也大嘆是個莫名其妙的工程。
位在馬公市菜園濕地的雙湖園,在20多年前是軍方造林挖的灌溉生態池,由於附近淡海水交接處有數百公頃的紅樹林,各種鳥類資源非常豐富,很多民眾來此賞鳥,由於先前設置賞鳥牆、廊道及座椅區,年久失修毀損,因此發包重新製作,新造型卻引發各界熱議。
新建賞鳥亭為木造2層樓高建築,方便鳥友由高處遠眺,避免一直重複砍伐遮蔽視線的銀合歡等灌木樹枝,但因造型特殊,有人說像外星飛行器發射台,還有人與西嶼餌砲觀賞台相提並論,同時空間相當狹窄。
澎湖縣野鳥學會前理事長許自由表示,由於生態保育課基於安全考量,利用不到100萬的年度結餘款發包工程,同時考量美觀盡量減少RC工程的施作,希望以後能再爭取經費規劃設計,讓賞鳥亭能兼具實用與美觀的效果。
園內有九曲橋、賞鳥亭、賞鳥牆,縣府造林工作隊在此復育海茄苳及水筆仔紅樹林,成效良好,濕地面積有數百公頃,已經成為馬公市民運動休閒的重要景點;其中有興仁水庫及造林區、雙湖園及紅樹林復育區、菜園魚塭區、菜園潮間帶海岸區。
海豹還是海豚?澎湖驚見動物屍體
文、圖:編輯部
龍門海域日前傍晚發現1隻疑似海豹等動物屍體,因是澎湖首見的新紀錄,引起地方譁然,許多民眾也相當震驚。
日前澎湖一名外籍英文老師日前在湖西鄉龍門後港灣東側礫石灘,發現一具疑似海豚屍體,現場腐敗發出陣陣惡臭。
澎湖水試所研究員呂逸林接獲報案,當日前往查察,檢查一看赫然驚見屍體不像是海豚,全長僅150多公分、沒有鯨豚特有的背鰭,礙於屍體嚴重腐壞、多處肉爛見骨、前鰭也破壞不復見,暫時無法以肉眼辨識究竟是海豹或海獅等哺乳類動物。
昨日澎湖縣農漁局生態保育科接獲通報後也立刻前往現勘,初步認定仍是海豚的可能性較高,為了進一步釐清事實,已將相關照片傳送中華鯨豚協會辨認確定。
澎湖水試所研究員謝恆毅則指出,現階段尚無法確認究竟是海豹、海狗或海獅等海洋哺乳類動物,但是澎湖海域距離南極地有千里迢迢之遠,海豹飄洋過海到澎湖幾乎是完全不可能,倘若真是海豹屍體,不排除是遭人棄置的可能性較高。
海豹、海狗、海獅、海象事實上都是完全不同的物種,海豹屬哺乳鰭足類,也是分布最廣的動物,從南極到北極、海水到淡水湖泊都可見蹤跡,南極數量最多,其次北冰洋、北大西洋、北太平洋等地。
口蹄疫為鑑 養豬業盼齊心抵禦非洲豬瘟
文、圖:編輯部
回憶21年前爆發口蹄疫場景,中華民國養豬協會常務理事林秋桂18日表示,當時持續撲殺豬隻,惡夢連連,豬價崩跌,經常深夜哭泣。她呼籲旅客別再帶疫區肉品入境,一起防制非洲豬瘟,不要讓養豬戶惡夢重現。
林秋桂表示,24歲結婚後就跟先生攜手協助公公養豬,之後夫妻兩人接手,現在已經是第三代的兒子繼續投入養豬產業,賴此維生。
她說,回想21年前台灣爆發口蹄疫,至今難以抹滅傷痛,現在又聽到人流往返頻繁的中國大陸爆發非洲豬瘟,所有養豬業者壓力都很大、精神緊繃,卻看到旅客在政府罰鍰不斷提高下,還是有人從疫區帶回肉製品,實在百感交集。
林秋桂形容口蹄疫讓台灣養豬產業「一夕瓦解」、「不堪回首」,因為豬價瞬間從交易均價每公斤新台幣50幾元,跌到剩下10幾元;為了防疫,每天持續撲殺豬隻,看到自己都會怕,睡不好覺,必須執行撲殺的防疫人員壓力更大,常在誦經,還有人因此輕生。
她強調,非洲豬瘟對豬隻是100%致死,萬一像口蹄疫一樣傳入爆發,估計會影響近70萬人生計,整體產業損失2000億元以上,對被撲殺的動物很不人道,也將讓防疫人員又被迫經歷一場身心煎熬,百害無一利,呼籲全民千萬不要再以身試法。
她說,兩岸往返頻繁,台灣已經面臨「兵臨城下」危機,回想口蹄疫爆發的一幕幕,實在無法放鬆心情;懇請旅客跟產業界、中央及地方政府一起攜手防疫。
投審會放行 泓順正式入主中嘉
文、圖:編輯部
爭議多時的中嘉案於18日通過,由泓順投資領軍的本土買方團隊正式入主中嘉,泓順投資表示,除在審查過程中澄清團隊並無中資,後續也將履行與NCC的承諾。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與公平交易委員會12月陸續通過此案,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18日召開第1170次委員會議,核准以此案總價金扣除國內貸款後的165億元,將股權轉讓予泓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投審會發言人楊淑玲表示,因NCC已針對此案開出附負擔條件,因此投審會未就此案另行提出條件。
泓順投資表示,在投審會核准此案後將正式入主中嘉,也表示在審查過程中澄清本案並無中資涉入,並釐清股東身分及資金來源的合法性及適格性。
泓順表示,新股東將與現有管理團隊合作,以專業治理為未來營運考量,並引進國際級的電信、媒體、行銷、管理各層面人才,逐步履行與NCC的承諾。未來將增加投資內容產業預算,加強與OTT業者策略聯盟,並透過「中嘉學院」產學合作計畫,加強與大專院校長期合作,培植台灣本土影視原創發展。
此外,新中嘉團隊也期望透過加碼投資優化網路,促進影音服務質量提升,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創新應用與加值服務,帶動智慧家庭、智慧生活發展。
中嘉買主除了林堉璘宏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旗下泓順投資公司出資近5成,是最大出資者,其他出資人包括達勝集團董事長郭冠群、前東森總經理陳繼業、弘倉有限公司董事陳榮泉、小三美日共同創辦人許書林、尊彩藝術中心董事長余彥良、文創業者呂榮吉、達勝集團董事黃清苑及林秀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