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薇拉的世界地圖/波波醫生爭議與英國醫療現場直播(黃惠華)

微辣小姐身分多元,除了喜歡分享美食,還是一個節目製作人主持人,「每星期三下午兩點」,復興廣播電台兩岸脈動系列之兩岸全球話節目,有各種深度專題探討,歡迎大家收聽https://fhbs.com.tw/  AM594 FM107.8  YT收聽: https://www.youtube.com/@fhbs594

 

2024年11月20日(三)節目主題:「波波醫生爭議與英國醫療現場直播。來賓: 英國國民保健署註冊醫師 英國劍橋大學醫院內科醫師葉庭瑜

今年醫療議題,包括食安風暴、天然災害、戰傷、傳染病、醫療疏失等。這次節目特別越洋連線到英國劍橋大學醫院內科,邀請葉庭瑜醫師現場直播英國醫療現場以及各種醫療問題,包括邦克列酸後續發展、「波波醫生」爭議、中國大陸「惠台政策」,提供高額獎金吸引台灣護理人員,有用嗎?

日前台北一間診所一名劉姓女醫師,去年進行子宮內視鏡手術時,不慎刺穿子宮,傷到右側髂動脈,造成患者大出血不治身亡事件。該名醫師來自於波蘭的波茲南醫科大學,正是所謂的「波波醫師」。

這起醫療疏失,是醫生醫術問題嗎?還是有其他原因?「波波醫生」無法獲得信賴的原因為何?「波波醫生」是制度還是合法性問題? 「波波醫生」怎麼來的呢?

這些東歐國際班醫科生不只在台灣造成爭議,其他國家也有所謂的「波波醫生」問題,英國脫歐之後,不受歐盟憲法規範下,開始整頓波波醫生問題。

台灣「波波醫生」的爭議,得回歸法律面解決,但是民主制度下,無論藍綠政府面對背後利益團體的遊說壓力,恐怕難以大刀闊斧解決。面對就醫風險,民眾也有知的權利,呼籲各大醫療院所公開醫療人員學經歷,資訊透明化,讓民眾在就醫前,挑選「信賴」的醫師,讓大家都安心。

歡迎線上收聽

https://fhbs.com.tw/


微辣小姐(Vera)
黃惠華
淡江大學俄羅斯研究所
獨立國家國協獎學金 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 進修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博士班
智庫研究員、專欄作家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信賴研究中心主任
廣播電台製作人、主持人
專長 各類政治議題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bepabepabepa

觀光特急線/嘉陽小火車/(編輯部)

嘉陽小火車,被譽為蒸汽火車的活化石,它位於位於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的芭石鐵路上。芭石鐵路是一條採用762軌距的窄軌鐵路,和台灣的台糖小火車有著相同軌距。該鐵路的修建,原是為了運送煤炭,並於1959年7月12日開通,卻因為該鐵道所行經之地區,沒有公路建設,因此成為了附近居民最重要的運輸通道,時至今日,即便鐵路沿線已經停止產煤,居民仍然需要以小火車進出山嶺,這難得的機遇,使鐵道與火車得以保存至今。

芭石鐵路上蒸汽火車頭所拉動的列車,被稱為「嘉陽小火車」,現至今已成為世界鐵道迷心中的聖地之一,因為它不是文資單位故意摸擬出來的復古情況,而是真實在現鐵道沿線居民與蒸汽火車頭之間千絲萬縷的生活連結。

嘉陽小火車及芭石窄軌鐵路在2007年6月成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user1212555395687

#蒸汽火车 #嘉阳小火车 #鐵軌 #火車 #鐵道迷 #樂山 #古董火車 #犍为 #老火車 #火車頭

♬ 原聲 – 二小口儿 – 二小口儿

臺北大巨蛋民歌50大團圓 74位民歌手獻唱122首金曲打造七小時不斷電演出

臺北大巨蛋民歌50大團圓-74位民歌手獻唱122首金曲打造七小時不斷電演出
臺北大巨蛋民歌50大團圓 74位民歌手獻唱122首金曲打造七小時不斷電演出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

民歌50大巨蛋最後壓軸74位民歌手登台大合唱四首歌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臺北大巨蛋 民歌大團圓》11/22創2025民歌壓軸團圓夜奇蹟,破天荒凝聚74位民歌手化身音樂時空旅人首登大巨蛋引吭高歌,以122首金曲接力打造七小時不斷電民歌時光機,透過「回顧往日」、「重返青春」、「五十年」、「思想起」四大主題橋段巧妙串聯,帶領全場歌迷穿越時光、重返民歌最燦爛的黃金年代!當中備受矚目的亮點莫過於民歌世代指標性團體包括「木吉他合唱團」、「金韻四小」、「大學城」、清清楚楚二重唱、南方二重唱、鄉村二重唱皆全數重磅回歸,以無縫串燒方式輪番合唱演繹不敗經典,不僅重現世代情懷,更完整串起 70–90 年代民歌黃金傳奇!此外,百變才女陶晶瑩、文青歌后萬芳、新生代金曲才子楊肅浩等歌壇中、新生代唱將特別驚喜上陣獻歌藝,佐以李哲藝領軍灣聲樂團以細緻編曲及磅礡演奏重新詮釋經典民歌組曲,讓跨世代音色在大巨蛋交織出民歌新火花,也象徵著民歌50年從經典走向傳承的世代接棒!節目壓軸全體74位歌手登台大合唱,以〈浮雲遊子〉、〈外婆的澎湖灣〉、〈散場電影〉、〈恰似你的溫柔〉四首經典體現數萬人大合唱的團圓意義,為這場史詩級規模的音樂盛宴寫下完美句點,圓滿完成民歌新舊融合、承先啟後的歷史新篇章,也成為發起人吳楚楚致敬民歌50年度壓軸的最佳禮讚!

楊祖珺(右)李建復(右)率先登場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胡德夫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為完美呈現50年僅一次的民歌首登大巨蛋團圓夜,《臺北大巨蛋 民歌大團圓》不僅在節目呈現上創造奇蹟,更在人數及製作規模上打破民歌演唱史上空前紀錄,其中台前幕後一舉動員超過2500位工作人員群策群力,包括2 組節奏樂團、29 人管弦樂團、28 位舞者、13 組梳化團隊、80人影像攝影團隊、4 組紀錄片小組、10 位動靜態攝影師全力支援,還特地為了〈廟會〉這首歌史無前例地邀來160 位民間藝術團隊跨界合作,融合北管+月琴伴奏及神將+神轎「出巡」,不僅讓演出元素更加豐富飽滿,也創下民歌演唱會演出人數及曲目量新高,堪稱民歌史上曲目最完整的一次總回顧!此外,在硬體規格上也全面升級,以近乎「世界級開幕式」的規格打造民歌巨型沉浸式視聽互動舞台,當中囊括「記憶更大、比時代更悠長」的107 公尺超巨 LED 視屏、5 台油壓升降機、4 座平面升降台及2 面  16 公尺字幕牆,讓數萬歌迷都能同步投入大合唱,再加上14 部 4K 攝影機及1 台空拍機全方位零死角拍攝,捕捉民歌大團圓瞬間的每一刻感動!

陶晶瑩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陶晶瑩(左)與女兒荳荳(右)母女首次同台亮相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除此之外,為讓數萬名買票進場「團圓」的民歌迷充分感受「五十年一遇」的驚喜及感動,此次《臺北大巨蛋 民歌大團圓》更精心獻上四大彩蛋,打造只有在大巨蛋才能實現的史詩級體驗;其中首次加盟民歌演唱會的知名古典交響樂團「灣聲樂團」在李哲藝指揮領軍下,特別為 24 位已故音樂人編串代表作的「經典演奏組曲」向潘安邦、鄭華娟、梁弘志、林秋離、何厚華、李泰祥、陳志遠、韓賢光….等多位音樂人致敬;演唱會末段更以〈最後一夜〉為靈感編曲,獻給包含日前驟逝的金曲編曲大師屠穎等11位音樂人,期望透過音樂感念這些始終在民歌與流行樂壇背後默默堆砌細節的幕後英雄,讓他們的創作身影能以另一種形式在巨蛋回響、被萬名歌迷記住。

靳鐵章(左起)張明智、吳楚楚、楊弦、姚黛瑋、王秀如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潘越雲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而為了彰顯民歌時期象徵「闔家團圓」及遊子思鄉的代表性作品〈廟會〉人文情懷,音樂創意結合台灣鄉土民俗信仰及傳統樂器,以基隆三坑得意堂北管開場搭配氣勢廟宇視覺做開場,再搭配九份金山岩的神轎(山中迎媽祖的藤製神轎)及12尊神將齊舞,彷彿把整座廟埕搬進大巨蛋,透過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讓這場熱鬧非凡的廟會遊境從視覺震撼延伸到情感共鳴,歡喜迎接謝宇威及廖柏青、詹育彰、周秉鈞、林隆璇、楊培安等多位大學城歌手出場合唱,讓〈廟會〉在大巨蛋內綻放前所未有的土地氣息與人情溫度。

于台煙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李明德(左起)王瑞瑜、凃佩岑、藍麗婷、胡藝芬一同演唱捉泥鰍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在融合傳統人文民俗打造震撼舞台之餘,《臺北大巨蛋 民歌大團圓》更首度與科技接軌推出充滿新意的亮點彩蛋-「當 AI 遇見民歌!」在與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合作及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指導下,透過全新AI技術與民歌舞台結合,讓木吉他合唱團的〈拼宵夜〉以 AI 逗趣呈現團員「從少年到老年」的成長足跡及跨齡變化,只見螢幕上的團員們從嬰兒時期一路變成青年、壯年、中年、老年都在「拚宵夜」,整場歡笑不斷;節目中還秘密安排演唱會發起人吳楚楚幫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創辦人陶曉清慶生的橋段,當姚黛瑋將生日大蛋糕推上舞台時,吳楚楚引領全場數萬民名歌迷為「民歌教母」陶曉清齊唱生日快樂歌,陶曉清也開心感動到眼角泛淚,感謝一路支持民歌的所有粉絲,許願民歌再唱50年。 緊接著清清楚楚二重唱演唱主題曲〈五十年〉,透過 AI 技術將兩人的音樂歷程與民歌影像串成穿越式時光場景,搭配現場演出相互隔空對話,讓全場彷彿走進民歌五十年的記憶隧道。此外,為了讓更多民眾親身體驗科技與音樂的結合,資策會也於開演前在場外設置 AI 體驗攤位,提供影像與聲音互動,讓歌迷錄下自己與民歌的對話或合唱片段作為紀念,使得這場跨越半世紀的民歌盛會,不只回顧,更以科技開創未來,讓民歌在 AI 時代綻放嶄新生命。

民歌大巨蛋〈廟會〉前奏時把神將、神轎搬上舞台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廟會〉一首以北管伴奏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除了兼顧人文民俗情懷及科技創意,《臺北大巨蛋 民歌大團圓》 為了呼應熱鬧非凡的團圓氣息,特別祭出「動感彩蛋」,破天荒邀來演藝圈帶動跳名師潘若迪領軍全場數萬人一起「動吃動吃」!只見被譽為「亞洲有氧天王」的潘若迪在第三PART一出場就掀起全場大騷動,當自身招牌動感舞曲〈Here We Go〉音樂一下,全場長輩瞬間進入「回春模式」,把大巨蛋變全民有氧舞池的他大展「人生動力學」,為原本溫暖的民歌現場注入青春能量,帶著大家熱情擺動,嗨翻全場,成為民歌50年最歡樂的動感亮點。

林佳蓉(右)許淑絹(左)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林隆璇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臺北大巨蛋 民歌大團圓》以「我們一起唱民歌-迸裂萌芽」VCR揭開首章序幕,帶領全場沉浸在民歌最初的純粹與初心;開場演出由「擎天七美」校園美女率先演繹「金曲小姐」洪小喬成名作〈愛之旅〉、〈你說過〉,緩緩喚起大批歌迷青春時代的第一個記憶點;隨後楊弦、清清楚楚二重唱、靳鐵章、王秀如等重量級歌手以〈民歌手〉、〈少年中國〉、〈美麗島〉串連合唱,將現場氣氛推向民歌運動最具力量的年代。而緊接著登場的陶晶瑩與潘越雲則成了開場橋段的跨時代女力聲線代表,其中陶晶瑩以溫暖、透亮的嗓音重新演繹張雨生經典〈天天想你〉以及蔡藍欽的〈這個世界〉,透過柔中帶剛的動人詮釋賦予金曲全新生命外,更瞬間勾起數萬名觀眾的青春記憶掀起第一波大合唱。隨後登場的民歌天后潘越雲則以經典的深情嗓音接連演唱招牌歌〈天天天藍〉與〈守著陽光守著你〉,標誌性的細膩情感及聲線成為當晚最令人屏息的瞬間時刻。後段由南方二重唱、葉佳修、金智娟、趙樹海等民歌代表輪番登場,從〈相知相守〉到〈春風〉、〈青梅竹馬〉一路唱至〈夏之旅〉、〈閃亮的日子〉,以合唱與獨唱交錯堆疊,帶領觀眾坐上了橫跨70–90年代的青春列車;其中趙樹海、靳鐵章與新生代歌手楊肅浩等人合唱的〈今山古道〉,以及周治平壓軸領軍的〈陽光和小雨〉、〈夏之旅〉、〈閃亮的日子〉,更完美填補了整場民歌大團圓的時光旅程。

涂佩岑(左)周秉鈞(右)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首次加盟民歌演唱會的知名古典交響樂團「灣聲樂團」為 24 位已故音樂人編串代表作的「經典演奏組曲」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來到青春熱力四射的第二篇章「你我都相信 我們曾走過年輕」,宛如把大巨蛋化作一座記憶裡的校園,隨著〈飛揚的青春〉、〈神采飛揚〉奔放旋律活力開場,「大學城」歌手廖柏青、詹育彰、涂佩岑、藍麗婷、胡藝芬、王秀如再度同台,讓滿場歌迷一秒回到學生時代。而隨後丁曉雯、林隆璇、周秉鈞、馬毓芬、范怡文、于台煙等民歌世代代表接力登場,〈走出校園以後〉、〈第一支舞〉、〈無怨的青春〉依序響起,像翻開一本跨越四十年的青春記事本,其中周秉鈞在演唱〈第一支舞〉還化身為「舞會王子」邀民歌天后涂佩岑共舞合唱,兩人默契十足的旋轉步伐把全場觀眾帶回那個青春舞會的燦爛年代!此外,「大學城」第一屆重唱冠軍林佳蓉、許淑絹再度合體,以〈愛的真諦〉、〈守住這一片陽光〉清亮和聲掀起全場回憶殺;值得一提的是,以美聲著稱的兩人與南方二重唱成為「全場合唱王」,同時參與個唱、大合唱的兩組歌手也分別參與9首經典歌曲演出,堪稱是民歌大巨蛋的「勞模」歌手典範,更是貫穿三代民歌的重要軸心。

馬毓芬(左)范怡文(右)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楊培安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至於傳奇組合「鄉村二人組」李明德、王瑞瑜帥氣登台與新世代民歌手合唱〈捉泥鰍〉、〈小茉莉〉,童趣與純真在大巨蛋中央再度綻放;而楊培安〈愛情釀的酒〉、謝宇威〈那年我們十九歲〉接力點亮屬於成年後的青春記憶,並在〈廟會〉的熱鬧場面中推向感情高點。在第二段最後的三首跨世代金曲〈童年〉、〈光陰的故事〉、〈萍聚〉則邀請此段落歌手一同上台合唱,多達17位歌手以多聲部輪唱,帶領數萬名歌迷肩並肩大合唱,聲浪震響整座大巨蛋,掀起當晚最高潮!

謝宇威(左一)帶領眾歌手演唱童年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林瓊龍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而第三段落「你唱我和 就是五十年」一開場畫風丕變,由「亞洲有氧天王」潘若迪以強力重拍的〈Here We Go〉炸裂開場,瞬間把大巨蛋變成全民律動的大型舞蹈教室!而由吳楚楚、張明智所組成的清清楚楚二重唱則接力帶來重頭戲,以細膩和聲勾勒民歌的深情底蘊詮釋演唱會主題曲〈五十年〉及〈蝶衣〉;隨後登場的實力派民歌手蘇來、江念庭、趙詠華、馬毓芬、黃仲崑、羅吉鎮則分別以獨唱及合唱方式,刻畫出專屬90年代民歌時期的深刻情感。至於民歌天后曾淑勤、鄭麗絲分別現場演繹各自招牌歌曲〈魯冰花〉及〈何年何月再相逢〉,溫婉而深刻的嗓音一開口便牽動滿場情緒,讓大巨蛋瞬間沉浸在記憶最柔軟的角落;而同樣屬於溫柔聲線的文青天后萬芳則重新演繹民歌手劉藍溪經典民歌〈小雨中的回憶〉及蔡琴的〈再愛我一次〉,出道以來曾多次翻唱民歌經典、並與黃韻玲、胡德夫同台合作的她被視為華語樂壇傳承民歌精神的重要「接棒者」,她表示:「民歌是陪伴她成長的摯友,很開心能登上大巨蛋,與這麼多位民歌傳奇歌手同台,非常榮幸。」

清清楚楚二重唱吳楚楚(左)張明智(右)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清清楚楚二重唱吳楚楚(左起)張明智、民歌教母陶曉清、姚黛瑋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而林瓊瓏、陳宏銘等多位民歌代表則陸續以〈堆積〉、〈被遺忘的時光〉等經典讓現場掀起一波波「記憶海嘯」,于冠華則特別以經典名曲〈機場〉致敬永遠的恩師薛岳、韓賢光,歌聲一出彷彿喚回那個搖滾與民歌交會的黃金年代。緊接著段正洋、于冠華、陳宏銘、羅吉鎮合唱〈歸人沙城〉,四位歌手以厚實又滄桑的聲線交疊出旅人心境,讓大巨蛋瞬間化作流動的黃沙與歸途,掀起本段落最具戲劇張力的高潮。最後在〈海裡來的沙〉、〈蘭花草〉、〈小草〉的合唱聲中,跨世代歌手聚首,清亮童謠與熟悉合聲交織出台灣民歌最純粹、最難忘的集體記憶,為第三篇章寫下動人的情感高峰。

為陶曉清(右六)及11月生日的歌手及粉絲一同慶生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潘若迪登民歌大巨蛋帶著長輩歌迷一起帶動跳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而最終 PART 4「思想起」則以首首耳熟能詳的經典帶出最具象徵性的壓軸篇章。鄭怡以〈月琴〉、〈微風往事〉開場,木吉他合唱團與金韻四小前後登場合唱,同為民歌運動重要象徵的兩組人馬分別以〈生命的陽光〉、〈拜訪春天〉到〈讓我們看雲去〉接力開嗓,刻畫出民歌50年的深刻情感;而王新蓮、馬宜中以溫暖和聲獻唱經典金曲〈風中的早晨〉、〈看我聽我〉,再加上隨後接唱的楊耀東帶來的〈季節雨〉及邰肇玫的〈奔放奔放〉,讓全場再度掀起滿滿回憶殺!當民歌天王王夢麟登場獻唱膾炙人口的〈阿美阿美〉、〈木棉道〉、〈母親我愛您〉時串起跨世代共同記憶,引領數萬人合唱的壯觀場面讓大巨蛋瞬間成了巨型KTV!

黃仲崑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馬毓芬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壓軸段落由王海玲、楊芳儀、徐曉菁等多位民歌天后接力,〈秋蟬〉、〈留一盞燈〉到〈就要揮別〉逐步堆疊出溫柔卻深刻的離情韻味;當李建復與侯德健罕見同台合唱〈歸去來兮〉、〈龍的傳人〉時,全場瞬間站起,掌聲如海嘯般奔騰,成為本場演出最具歷史重量的時刻。最終壓軸由 74 位歌手全數登台的大團圓合唱〈浮雲遊子〉、〈外婆的澎湖灣〉、〈散場電影〉、〈恰似你的溫柔〉四首壓軸經典,頓時喚起無限青春記憶,不僅再次讓大巨蛋裡響起數萬人的大合唱,更寫下民歌演唱會 50 年來最象徵性的珍貴歷史鏡頭,當大家在燈海中一起唱完最後一句「但願那海風再起,只為那浪花的手,恰似你的溫柔」彷彿在大巨蛋內共同寫下「民歌50年,從未散場」的註腳,為這場跨越時代的團圓畫下最完美動人的句點。

羅吉鎮(左)馬毓芬(右)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八仙合韻楊芳儀(左起)、徐曉菁、南方二重唱、林佳蓉、許淑絹、陳艾玲、邰肇玫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陶晶瑩今天以華語中生代歌手的身分出席,一連演唱張雨生的〈天天想你〉跟蔡藍欽的〈這個世界〉兩首民歌,她一開場唱完就開玩笑說:「剛剛唱的還可以嗎?老實說我今天是資歷最淺的小妹,所以被發配邊疆。」接著說:「我從小聽民歌長大,吳楚楚先生是我出道時的老闆,雨生的歌也跟民歌有些淵緣,我們都是受民歌薰陶開始創作的。」

楊芳儀(左)徐曉菁(右)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王新蓮(左)馬宜中(右) 王夢麟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接著陶晶瑩請女兒豆豆上台打招呼,母女倆同台互動逗趣,她笑說:我等等要陪我女兒去高雄看TWICE ,但我跟她說,請先陪媽媽來臺北大巨蛋,看我那個年代的TWICE!’」

王夢麟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李建復(左)侯德健(右)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有「民歌之母」稱號的陶曉清這次2025《臺北大巨蛋 民歌大團圓》演唱會上以錄製串場影片方式為歌迷串起民歌歷史回憶,而她本人也特別親臨盛會,在姚黛瑋的介紹下以特別嘉賓出場,她透露自己當年參與民歌完全是「天時地利人和」,她表示:「我當時在電台工作,每天都有(節目),也因此大家每天都會聽到我的聲音,當時剛好碰到民歌風潮,遇到吳楚楚、胡德夫很有才華的音樂創作者,馬上跟他們串聯。當時很年輕,很喜歡做這件事,一路從 民歌20到現在,真的覺得與有榮焉,大家一起走過那個時代跟那麼多好聽的歌。」而明年三月要過80歲生日的她不但計畫出新書,還許願想聽見台下數萬人歌迷一起唱生日快樂歌,此外,更幫現場11月生日的台上歌手及台下歌迷壽星一起慶生,全場一齊唱「生日快樂」歌,一同享受大團圓的溫馨氣氛!

李建復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金韻合唱團王文珍(左起)黃韻玲、英秀菁、張瑞薰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這次2025《臺北大巨蛋 民歌大團圓》除了匯集74名民歌手登大巨蛋高歌外,台下也星光熠熠,70年代華語影壇天王巨星秦祥林為了這場民歌盛宴,專程從洛杉磯返台,展現鐵粉級支持力道!只見今年77歲的秦祥林特別帶著老婆前來大巨蛋欣賞演唱會,保養得宜的他看起來完全看不出年紀;面對記者提問想聽什麼歌,他先帥氣揮手說:「大家好。」更笑著比「很多」的手勢,透露這回返台來看演唱會心情很開心,還興奮地用雙手比讚,享受跟老朋友們相見歡的時光,預計在後天離台。

黃韻玲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楊耀東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臺北大巨蛋民歌50大團圓 74位民歌手獻唱122首金曲打造七小時不斷電演出

基隆市五師職涯講座登場 謝國樑勉勵孩子勇敢探索未來方向

基隆市五師職涯講座登場 謝國樑勉勵孩子勇敢探索未來方向
基隆市五師職涯講座登場 謝國樑勉勵孩子勇敢探索未來方向

墨新聞|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

基隆市家長總會今(22)日舉辦「五師職涯探索講座」,邀請中醫師、醫師、牙醫師、律師及建築師與學生分享專業經驗與職涯故事。市長謝國樑率市府團隊出席,並與五師講者戴雄賜、張子瑜、王俊傑、蔡志明、陳冠宏及家長總會理事長李進雄等人共同參與活動。

謝國樑表示,感謝家長總會與各公會共同促成這場具深度的職涯講座。社會往往將「醫師、律師、建築師」視為標準答案,但每一種職涯都有挑戰與壓力。透過五師現身說法,能讓孩子以更真實、更全面的視角認識不同專業,從而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他指出,市府近年在職涯探索上持續投資,包含武崙、明德與碇內國中都設有職業試探中心;並與高中職、大專院校合作,推動寒暑假體驗營、多元技藝課程及專業實作活動,期待讓孩子在探索中找到興趣,把「想法」轉成「方向」。

謝國樑也向家長表達感謝,強調職涯探索是一段不斷嘗試的旅程,家長的陪伴與支持,是孩子勇敢前進的重要力量。他鼓勵學生:「不用急著成為最亮的星,先點亮心中的熱情,只要願意向前走,世界一定比想像中更遼闊。」期盼每位孩子都能在基隆找到屬於自己的未來與光芒。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基隆市五師職涯講座登場 謝國樑勉勵孩子勇敢探索未來方向

全台唯一!城市中央草地馬術賽 週末馬場町登場

全台唯一!城市中央草地馬術賽 週末馬場町登場
全台唯一!城市中央草地馬術賽 週末馬場町登場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城市綠地化身競技舞臺,馬術結合文化打造臺北秋季最美風景。臺北市政府體育局將於11月22日至23日(星期六、日)在馬場町紀念公園舉辦「2025臺北市馬場町馬術邀請賽暨馬術嘉年華」,本活動為全臺唯一在城市核心舉辦的草地馬術賽事,結合專業競技與全民參與,成為臺北秋季最受矚目的體育盛會之一。

臺北市政府體育局於11月22日至23日(星期六、日)在馬場町紀念公園舉辦「2025臺北市馬場町馬術邀請賽暨馬術嘉年華」。

體育局表示,不同於一般運動賽事,本次活動融合「專業馬術競技」、「城市文化氛圍」與「親子嘉年華體驗」三大主題,讓市民能在悠閒的週末假期,走近綠意盎然的馬場町紀念公園感受馬術運動的力與美。除了觀賞全國性賽事,現場還規劃了親子闖關、騎乘體驗、馬術表演秀,以及結合文創與美食的特色市集,打造一場適合全年齡層共襄盛舉的運動嘉年華。

體育局指出,馬場町紀念公園見證了臺北水岸生活的發展與變遷。過去許多市民假日會攜家帶眷前往新店溪河畔觀賞馬術表演、體驗騎馬樂趣,成為世代共同的珍貴回憶。如今,透過馬術邀請賽與嘉年華的舉辦,不僅重現臺北城與馬術共生的歷史場景,也讓傳統休閒文化在現代城市中轉化與延續。

體育局強調,自2017年開辦以來,「臺北市馬場町馬術邀請賽暨馬術嘉年華」已邁入第九年,是兼具運動競技與文化魅力的城市節慶活動。體育局誠摯邀請市民朋友於11月22日至23日蒞臨馬場町紀念公園,共同感受專屬於臺北的熱情與驕傲,讓秋日午後的綠地,成為全民共享的馬術盛典。

體育局誠摯邀請市民朋友於11月22日至23日蒞臨馬場町紀念公園,共同感受專屬於臺北的熱情與驕傲,讓秋日午後的綠地,成為全民共享的馬術盛典。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全台唯一!城市中央草地馬術賽 週末馬場町登場

南港優良包種茶評鑑頒獎 歡迎建國花市品茗選購

南港優良包種茶評鑑頒獎 歡迎建國花市品茗選購
南港優良包種茶評鑑頒獎 歡迎建國花市品茗選購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每年補助南港區農會舉辦各項茶品活動,今、明11月22、23日(星期六、日)2天在建國假日花市農業櫥窗區舉辦114年度「南港冬季優良包種茶評鑑比賽」頒獎典禮暨展售會。今年由茶農魏照軒先生勇奪特等獎殊榮,評審結果選出特等獎1名、頭等壹1名、頭等獎5名、金質獎7名、銀質獎10名。每件得獎茶葉均為南港包種茶的上等品,歡迎市民朋友來建國假日花市品茗、選購南港在地好茶。

114年度「南港冬季優良包種茶評鑑比賽」由茶農魏照軒先生勇奪特等獎殊榮。

本次冬季優良包種茶評鑑比賽參賽點數計有74點,由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北部分場專家張正桓先生擔任主審,評比標準包括香氣及滋味、外觀形狀、水色葉底等,經過評比後,今年由茶農魏照軒先生勇奪特等獎殊榮,評審結果選出特等獎1名、頭等壹1名、頭等獎5名、金質獎7名、銀質獎10名。每件得獎茶葉均為南港包種茶的上等品,歡迎市民朋友來建國假日花市品茗、選購南港在地好茶。

每件得獎茶葉均為南港包種茶的上等品。

包種茶是臺灣著名的茶葉,素有「北包種,南烏龍」之稱,同時也是台灣特有茶葉,包種茶屬於部分發酵茶,特別著重香氣。入喉的那陣「花香」是包種茶的特色,根據製茶師的手法不同,香氣呈現的方式也不同,香氣越濃郁品質越高級,其水色蜜黃碧綠。上品鮮艷明亮不混濁,滋味則以入口不苦不澀,茶甘潤舒暢為優。

南港為臺灣包種茶的發源地,目前茶園主要分佈在舊莊街二段沿線山區。當地每年皆舉辦春、冬季優良包種茶比賽,一方面可互相交流茶農間之製茶技藝,一方面可提高茶葉的品質,而茶區栽種的茶樹品種以青心烏龍茶為主,是製造包種茶品質最優良的品種。

活動現場除優良包種茶外,還有食農教育等各式體驗活動,茶香牛軋餅DIY、茶藝講座、苔球花藝設計,統統提供民眾免費參加,讓您有吃、有喝、有得玩,歡迎有興趣民眾,共襄盛舉。也鼓勵市民朋友們休假日可至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踏青觀光,不僅可現場品茗外,也能深入瞭解當地茶產業。更多活動資訊請關注北市產業局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oed.taipei/)或北市產業局官網(www.doed.gov.taipei)。

市民朋友們休假日可至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踏青觀光,不僅可現場品茗外,也能深入瞭解當地茶產業。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南港優良包種茶評鑑頒獎 歡迎建國花市品茗選購

2025南投山城數位黑客松競賽升級 國小到大學全面啟動!

2025南投山城數位黑客松競賽升級 國小到大學全面啟動!
2025南投山城數位黑客松競賽升級 國小到大學全面啟動!

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南投縣政府推動低碳永續、智慧創新的治理願景,再添亮點!「2025山城數位黑客松暨第三屆麥克松科學教育創意實作競賽」於11月22日上午9時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登場正式開賽。今年加入國小組,象徵南投縣科學教育向下扎根再拓展,吸引縣內外共35支隊伍熱情參加決賽,以科技創意解決社會議題,展現青年與學童強大的創新實踐力。

本次競賽參賽作品全面鏈結聯合國SDGs與永續淨零政策,主題涵蓋高齡照護、智慧農業、循環經濟、生態保育、全民健康促進等面向,充分展現科技應用於生活現場的價值。學生以AI、大數據、物聯網與環保材料等技術介入地方問題,從偏鄉長者醫療資訊取得、農廢再生媒合,到茭白筍福壽螺防治與竹材健康踏板設計,讓南投的科技能量更具「溫度」與「深度」。

競賽活動從上午9時持續至下午5時,「黑客松競賽(DEMO DAY)」獎金優渥,大專組金獎的獎金高達5萬元,高中職組與國中組金獎為2萬5千元,國小組金獎則提供獎金新臺幣2萬元整,鼓勵科技教育自小扎根。頒獎典禮由王瑞德副縣長親臨,肯定所有參賽隊伍挑戰自我、勇於創新的精神。

王副縣長表示,導入智慧創新才能打造低碳永續、全齡宜居的南投,而智慧創新更需要從『教育』扎根,讓孩子擁有看見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副縣長勉勵學生,不要小看自己的想法,讓創意透過科技具象化、行動化,邁向卓越成果;也期盼科技力量激化政府各項公共服務創新,讓幸福南投願景加速實現。

王副縣長進一步宣布,自明年起歡迎全國公私立高中職學生參與競賽,團隊只需至少1名隊員為就讀南投縣公私立高中職或設籍南投縣之高中職學生,即可跨校、跨科組隊參賽。為此,今年更邀請臺中地區高中校長到場觀摩與交流,期待藉由擴大區域合作,將本競賽打造為每年中部指標性科學教育競賽,共同提升中部科學教育量能,豐富學生學習歷程成果展現。

合辦單位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武東星校長也表示,面對全球科技快速發展,高校責無旁貸地擔任創新人才培育基地。此次競賽從國小一路延伸到大專,不僅縮短了人才銜接落差,更讓南投的孩子能從小接觸科技解題思維。他強調,暨大將持續與南投縣政府攜手合作,整合教育與科研能量,讓學術研發走入社會、回應在地需求。

縣府教育處表示,將持續推動科技創新,鼓勵學生勇於發想、實踐夢想,讓科技落地生活、縮短城鄉差距,本競賽不僅是青年科技力的舞台,更象徵未來教育的新方向。期待透過科技與教育的雙引擎驅動,讓南投站上智慧創新前線,持續發光,讓世界看見南投、看見孩子的無限可能,共同迎向更美好、更進步的永續未來。

圖/南投縣政府提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2025南投山城數位黑客松競賽升級 國小到大學全面啟動!

南投縣114年度幼兒體能運動會 熱鬧登場

南投縣114年度幼兒體能運動會 熱鬧登場
南投縣114年度幼兒體能運動會 熱鬧登場

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縣府舉辦「南投適宜居‧親子運動趣」幼兒體能運動大會11月22日上午9時在草屯國小盛大開幕,今年共有43所幼兒園組隊參加,逾2000名幼兒及家長參與,小小運動員個個展現活力與朝氣,親子共享運動的歡樂時光。

幼兒體能運動會由各幼兒園園長帶領小小運動員進場揭開活動序幕,小朋友的可愛創意造型,十分搶眼。體能運動內容包含幼兒競速賽跑及親子闖關遊戲,場邊歡笑聲與加油聲不斷。此外,幼兒園用心設計各式美食和遊戲攤位,大會也安排警察局、消防局、衛生局及家庭教育中心設置宣導攤位,大小朋友有吃有玩,現場熱鬧非凡。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也是南投未來的希望,幼兒的身心健康是一切的基礎,運動促進健康,體力即競爭力,縣政府及公私立園所攜手家長共同提升幼兒教育照顧品質及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大家一起打造幸福南投適宜居,愛幼攜幼親子運動趣。

縣長許淑華相當重視幼教品質,為提升整體教保服務品質,整體規劃降低班級學生人數,3年內師生比達1:12為最終目標,自112年8月起,國小附設幼兒園首先降低師生比,並獎勵、引導私立幼兒園逐年降低師生比,期許公私立幼兒園共同形塑精緻幼教品質,提供孩子更好更全面的照顧,讓家長安心。

南投縣政府辦理公立幼兒園延長照顧服務,是為支持婦女婚育,使雙薪家庭父母安心就業,並讓學齡前幼兒在健康安全之環境成長,縣府積極鼓勵公共化教保服務機構申辦,以減輕弱勢家長經濟負擔,提升弱勢幼兒入園率。不論參加人數多寡,只要家長有需求,1人即可開班。除弱勢家庭幼兒免收費外,不會因參與人數多寡影響收費,以實質減輕家長負擔,期透過公私立幼兒園共同協力,打造優質友善的幼教環境,引導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幸福中成長。

    縣府教育處指出,幼兒體能運動會是推展幼兒教育的重要活動,為幫助孩子健康動起來,幼兒體能運動會設計結合運動及親子互動,促進幼兒身體律動發展,更增進親子情感交流。期待透過幼兒體能運動會,從小培養運動的習慣,達成健康促進的目標。

圖/南投縣政府提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南投縣114年度幼兒體能運動會 熱鬧登場

中原大學榮登「THE跨學科科學排名」私立綜合大學第一 跨領域科研實力獲國際肯定

中原大學榮登「the跨學科科學排名」私立綜合大學第一 跨領域科研實力獲國際肯定
中原大學榮登「THE跨學科科學排名」私立綜合大學第一 跨領域科研實力獲國際肯定

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

綜合報導/中原大學在國際評比再傳捷報。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2026「THE跨學科科學排名」,共94個國家、911所大學入榜。中原大學首次競逐即獲佳績,全球排名為301-350名,台灣名次為第11名,除醫學背景大學外,中原大學更榮登全國私立綜合大學第一名,推動「跨領域科學研究」的整體成果獲得國際肯定。

2026「THE跨學科科學排名」(2026 The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Rankings)係依據學校「跨領域科學研究」的推動成果進行評比,涵蓋四大科學學科,包含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工程學(Engineering)、生命科學(Life Sciences)、物理科學(Physical Sciences)。其中一項研究涉及兩個或更多科學學科,則被認定為跨學科科學。

以理工起家的中原大學,積極推動跨領域整合與科研布局,展現厚實的研發基礎與跨域能量。

中原大學副校長兼研發長吳宗遠表示,中原大學目前共有9個學院,在「跨學科科學」除傳統的理、工、電資3大學院外,近年更成立跨學科與跨學院特性的智慧運算與量子資訊學院和半導體產業學院2個學院,因此不同領域的老師常有機會合作共同研究一跨領域的重要問題。

吳宗遠進一步舉例,中原大學最具國際能見度的薄膜研究中心,目前除水資源與能源永續等重要研究問題外,另一個重要投入的研發項目是生醫領域的精準醫學,這是整合校內化工系、機械系、醫工系與生物科技學系等跨領域科學合作的例子。而目前中原大學薄膜中心也積極和國際知名大學如康乃爾大學、東京大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進行研究合作,是國際上重要的薄膜研究重鎮。

該項排名評比指標包含「投入(資金與基礎設施)」(Inputs)、「過程(管理支持與成果推動)」(Process)及「產出(研究品質與聲譽)」(Outputs)等3大面向,向下推展包括研究經費、設備、行政支援、推廣、成果發布、研究質素、聲譽等11個細項指標,藉以衡量各大學對跨學科研究的支持與成效。中原大學首次參與評比即大放異彩,取得台灣第11名的佳績,除醫學背景大學外,更名列全國私立綜合大學第一名,充分展現「跨領域科學研究」的深耕布局與整體實力,已受到國際專業機構高度肯定。

中原大學表示,本次排名佳績是全校師生共同努力的成果,象徵校方在研究體質、跨域鏈結與科研文化累積已達國際水準。未來將持續以教育理念「以智慧慎用科技與人文的專業知識,造福人群」為核心,深化跨領域研究能量,擴大學術的社會影響力!

中原大學與科技大廠共建AI機器人5G專網實驗室,培育跨域科技人才。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中原大學榮登「THE跨學科科學排名」私立綜合大學第一 跨領域科研實力獲國際肯定

嘉義縣舉辦全國舞蹈積分賽總決賽 600名選手角逐年度榮耀

嘉義縣舉辦全國舞蹈積分賽總決賽 600名選手角逐年度榮耀
嘉義縣舉辦全國舞蹈積分賽總決賽 600名選手角逐年度榮耀

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嘉義縣今(22)日舉行「2025全民聯合舞蹈運動全國錦標賽暨中華民國舞蹈運動總會績優選手選拔積分賽總決賽」,由中華民國舞蹈運動總會與嘉義愛舞拉丁舞團共同主辦,吸引超過600名國內外選手齊聚嘉義角逐年度榮耀,場面盛大熱鬧。

比賽共有600多名國內外選手參賽,12歲組報名人數破百人,嘉義縣有派出上百名選手參賽,展現深耕舞蹈運動的豐碩成果,縣長翁章梁也來到賽場為所有選手加油打氣。

率領嘉義愛舞拉丁舞團的翁仲德老師表示,團隊近年來在偏鄉地區積極推動舞蹈教育,開設免費才藝班,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接觸舞蹈並發揮才華,感謝縣長及體育會對體育的重視,為選手提供優良訓練環境和平台。

賽事進行之餘,嘉義愛舞拉丁舞團也舉辦國際舞蹈訓練營,匯聚自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多國選手,共有300名選手參與交流。

翁章梁說,嘉義縣在111年全民運動會舞蹈項目中創下5金1銀1殿軍的紀錄,在今年4月的日本知事盃中成功奪得18歲以下組別世界冠軍,卓越表現展現舞蹈項目的培育成果。

當音樂響起,場上選手開始翩翩起舞,用優雅的舞姿展現平日練習的成果,透過比賽可以互相學習彼此優秀之處,進而繼續成長,祝福選手獲得理想成績,也歡迎大家賽後到嘉義走走。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嘉義縣舉辦全國舞蹈積分賽總決賽 600名選手角逐年度榮耀

2025臺灣當代人物論壇11月22日臺南奇美博物館盛大登場

2025臺灣當代人物論壇11月22日臺南奇美博物館盛大登場
2025臺灣當代人物論壇11月22日臺南奇美博物館盛大登場

墨新聞|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2025年「臺灣當代人物論壇」於11月22日在臺南奇美博物館奇美廳盛大登場,由奇美醫療體系(永康奇美醫院、柳營奇美醫院、佳里奇美醫院)攜手人物誌,首度移師府城舉辦。論壇內容緊扣民眾日常,延伸至文化、醫療、科技與社會責任等層面,透過跨領域觀點激盪出新火花,希望能激發全民共鳴與思考。

▲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於2025「臺灣當代人物論壇」分享「建構學習型照護聯盟,共創群體健康價值」理念,展望智慧醫療與全民健康未來。(圖/奇美醫院提供)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表示:「奇美月就是我們實踐『無牆醫院』的具體行動,將專業知識帶出醫院,讓藝術與人文走進照護。」透過打造學習型照護聯盟,奇美與社區共同創造群體健康價值,讓醫療照護服務無遠弗屆,實現「深耕臺南、健康臺灣」的願景。

奇美醫院教學部部長廖家德指出,本次論壇講者陣容堅強,產官學界菁英齊聚一堂。論壇將圍繞人與城市、醫療與未來、地方與生活的嶄新連結,強調以「人」為核心的思維,關注科技如何改善生活品質、社區如何因創生而重現活力,以及在永續理念下各領域如何共創未來。


▲奇美醫院教學部部長廖家德出席2025「臺灣當代人物論壇」。(圖/奇美醫院提供)

廖家德說明,一年一度的臺灣當代人物論壇今年以「智慧醫療大未來」、「護理與地方創生的共融」、「永續企盼」三大主題展開對話,現場邀請總統府、衛生福利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臺灣地方創生基金會等政府與公益單位代表,以及大亞集團、清心福全等產業領袖同臺分享。

論壇當天除了一系列精彩的主題演講與座談,奇美醫療體系也同步規劃了多元活動,滿足不同社群的參與需求,包括:

※PGY醫師說明會/ IPP跨專業合作工作坊:11月22日於奇美博物館豐收廳舉行115學年度PGY招募說明會,分上午場09:45至12:30與下午場13:30至16:30進行。現場將介紹奇美醫院內科、外科等五大科別訓練特色,並安排學長姐與準醫師面對面交流,展現奇美對醫療人才培育的重視與成果。

※醫學人文與AMEE分享沙龍:由奇美醫院跨領域教育團隊主講,融合醫學人文關懷與國際醫學教育經驗的輕鬆座談。講者將分享今年參與全球醫學教育年會(AMEE)取得的新知,以及臨床現場感人的人文故事,帶領大眾從人性的角度認識醫療,體會醫者仁心背後的溫度。

※《夢想的起源》特展:11月15日至27日期間,於奇美博物館布雷西亞廳推出特別展覽,免費開放民眾參觀。展覽以奇美醫院半世紀的發展歷程為主軸,呈現南臺灣重要醫療里程碑,帶領參觀者看見醫療背後的溫暖、堅持與願景。

※「天涯海角俱樂部-追夢人」:11月23日(日)10:30至12:00透過出國進修的心得分享,提供參與者思考多元職涯發展可能性,同時建立海外進修以及經驗分享平臺,我們陪你拆解夢想的路徑,把遠方變近,把可能變現在。

奇美醫療體系長期深耕府城,在地耕耘醫療服務之餘,更積極透過跨界合作履行社會責任。本次擔綱主辦論壇,正是奇美醫院展現「無牆醫院」理念的重要舉措走出醫院圍牆,讓專業走向社區,讓藝術人文走進醫療。

▲2025臺灣當代人物論壇11月22日臺南奇美博物館盛大登場。(圖/奇美醫院提供)

秉持創辦人許文龍先生「文化與醫療並重」的初衷,奇美醫療體系在醫學教育、人文關懷與社區參與方面齊頭並進,以「以人為本」的精神投身醫療服務。從11月初的醫學人文特展、中旬的國際研討會,到月底的當代人物論壇與青年說明會,整月系列活動串聯起醫療、文化與社區健康,充分展現奇美醫院的核心價值與創新精神。


▲2025臺灣當代人物論壇11月22日臺南奇美博物館盛大登場。(圖/奇美醫院提供)

廖家德表示,奇美醫院期盼透過本次論壇,將「人」的故事與「城市」的發展緊密連結,把醫療專業轉化為貼近生活的知識養分,激發全民對智慧醫療、地方創生與永續未來的關注與想像。在臺南市政府等單位的支持下,奇美醫療體系(永康奇美醫院、柳營奇美醫院、佳里奇美醫院)希望成為社會的健康推手,邀請大眾一同參與這場跨領域的思想盛宴。透過論壇的交流與分享,醫院期待凝聚各界力量,為臺灣的醫療、文化與社會帶來正向改變,共創永續美好的未來。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2025臺灣當代人物論壇11月22日臺南奇美博物館盛大登場

2025彰化縣媽祖祈福文化節盛大起駕 13間宮廟聯合遶境熱鬧非凡 為眾生祈福消災

2025彰化縣媽祖祈福文化節盛大起駕 13間宮廟聯合遶境熱鬧非凡-為眾生祈福消災
2025彰化縣媽祖祈福文化節盛大起駕 13間宮廟聯合遶境熱鬧非凡 為眾生祈福消災

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2025彰化縣媽祖祈福文化節」於今(22)日舉行13間宮廟聯合遶境活動,熱鬧非凡,由爐主天門宮集結田中乾德宮、北斗奠安宮、埤頭合興宮、二林仁和宮、芳苑普天宮、王功福海宮、鹿港台灣護聖宮、伸港福安宮、彰化南瑤宮、芬園寶藏寺、員林福寧宮及溪湖福安宮等宮廟共同參與。彰化縣長王惠美、天門宮主委劉清尊及各宮廟主委一早出席在社頭枋橋頭天門宮舉行的起駕典禮,現場湧入大批信眾與遊客,共同參與這場年度宗教盛事。隨著起馬炮鳴放,浩浩蕩蕩的隊伍正式起駕,沿途民眾爭相膜拜祈福,社頭街區擠滿人潮,充分展現媽祖信仰的凝聚力量。

王縣長表示,今天是媽祖祈福文化節的第2天活動,13尊媽祖齊聚社頭為鄉親賜福,相信在媽祖的庇佑下,縣運昌隆、事事順心,鄉親都可以過好生活。感謝爐主天門宮的用心,今年適逢枋橋頭天門宮建宮270週年,配合媽祖祈福文化節舉辦文物展,歡迎大家蒞臨觀賞。感謝12間宮廟齊心協力配合,也感謝公所、農會的大力支持。本次系列活動極為精采,今晚在天門宮停車場,有「即將成真火舞團」表演,明晚還有「媽祖祈福晚會」以及摸彩活動,邀請鄉親共襄盛舉。一次就可以拜13尊媽祖祈求平安,CP值絕對高,相信透過媽祖加持,會保佑大家平安順利、賺大錢。

文化局表示,本次「媽祖祈福文化節」活動豐富多元,結合宗教遶境、藝文演出、集章體驗。今(22)晚7時於天門宮停車場登場的「即將成真火舞團」,將以火焰藝術秀《日出昇龍》熱烈演出;明(23)晚7時同樣在天門宮停車場舉辦「媽祖祈福晚會」,邀請張秀卿、林姍、賴慧如、震樂堂、郭忠祐、吳俊宏等超強卡司輪番獻唱,現場並準備55吋液晶電視、冰箱、洗衣機等豐富摸彩大獎,歡迎民眾踴躍參與,共享歡樂時光。同時只要在FB或IG完成指定分享方式並標記@「彰化縣文化局」即可獲得限量平安扇,每人限領1份,每晚限量300份,換完即止,歡迎大家一起共襄盛舉。

此外,縣府也推出「媽祖廟風華巡禮—集章活動」,民眾可至彰化縣13間媽祖廟掃描QRcode進行數位集章,或索取「2025媽祖平安符」紙本集章,集滿5枚印章即可至社頭枋橋頭天門宮兌換限量媽祖收納袋。「祈福走透透大型桌遊一起玩」,採線上報名,取得遊戲資格,優勝者獲得媽祖文創品一份。此外,還有「搏聖杯即時抽抽樂」、「稜轎腳擲筊求好運」、「媽祖賜福-大手小手祈平安」多元活動,絕對精彩、不容錯過。

社頭鄉以織襪產業聞名全台,芭樂、蒜頭麵、外酥內軟蘿蔔糕、香辣紅油炒手等周邊美食不勝枚數,縣長王惠美邀請全國民眾利用媽祖祈福文化節期間走訪彰化,感受彰化的無限魅力。縣府現正推動「彰化GO購」活動,即日起至12月31日,只要在彰化縣內消費滿500元並登錄發票或收據,即可獲得抽獎資格,媽祖祈福文化節期間在社頭消費還能加碼抽獎序號,提高中獎機率,有機會抽中百萬電動車、黃金條塊、現金獎等超多豐富好禮。
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2025彰化縣媽祖祈福文化節盛大起駕 13間宮廟聯合遶境熱鬧非凡 為眾生祈福消災

2025高雄咖啡節人氣爆棚 首日吸引3萬人聞香朝聖  60攤最強陣容登場 原鄉直送、職人手沖一次滿足

2025高雄咖啡節人氣爆棚 首日吸引3萬人聞香朝聖- 60攤最強陣容登場 原鄉直送、職人手沖一次滿足
2025高雄咖啡節人氣爆棚 首日吸引3萬人聞香朝聖  60攤最強陣容登場 原鄉直送、職人手沖一次滿足

墨新聞|記者王承綸/高雄報導

全台咖啡迷看過來!第二屆「2025高雄咖啡節」今(22)日於凹子底森林公園盛大登場。 安排60攤精品咖啡與特色甜點品牌,並精心規劃金牌大師講座、咖啡體驗及食農教育等豐富活動,完整展現高雄咖啡產業從產地到都會的多元風貌,現場咖啡香氣四溢,首日即吸引超過3萬人聞香朝聖。開幕儀式由充滿原民熱情的六龜區「尿布樂團」開場,並由高雄市政府郭添貴秘書長、與會來賓、觀光大使高雄熊及台鋼雄鷹啦啦隊 Wing Stars等,熱鬧揭開活動序幕。而市長陳其邁更聞香而來,驚喜現身咖啡市集,親自體驗香醇的原鄉精品咖啡,並熱情歡迎海內外遊客及演唱會歌迷粉絲,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感受高雄的暖冬咖啡浪漫。

圖説:高雄市政府郭添貴秘致詞。(記者王承綸/攝)

高雄市政府郭添貴秘書長說明,高雄的咖啡種植面積約80公頃,位居全台第四,主要集中在茂林、桃源、那瑪夏三個原鄉區,品質絕對不輸台灣其他產區,而高雄更孕育出許多世界咖啡杯測冠軍。本次高雄咖啡節更是含金量破表,特別邀請多位在咖啡國際賽事榮獲冠軍金牌的咖啡職人到場交流,親身見證高雄咖啡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的卓越實力;同時還有高雄咖啡與在地酒廠異業結合,推出世界金牌的咖啡蘭姆酒,值得一試。

觀光局長高閔琳表示,高雄從「大港閱冰」、「高雄奶茶節」、「鹹酥雞嘉年華」到「高雄咖啡節」,各項美食活動皆締造傲人佳績,成功將美食魅力轉化為高雄獨特的城市特色。今年2025第二屆「高雄咖啡節」除邀請60攤咖啡相關攤位展售外,並積極安排許多金牌冠軍出攤,帶給民眾世界級的咖啡饗宴;另外也積極推廣高雄3原鄉部落咖啡,透過完整的自產自銷模式,從種植、烘焙到沖煮,確保每杯咖啡都極致新鮮、風味突出。觀光局誠摯邀請民眾,趕緊呼朋引伴把握最後一天,品嚐港都最精華的咖啡與美食盛宴!

圖説:高雄咖啡節,購買人潮湧入現場。(記者王承綸/攝)

「高雄市咖啡茶品推廣協會」理事長黃俊豪指出,感謝觀光局邀請咖啡協會,共同辦理本次「2025高雄咖啡節」活動,不僅促成更多優質咖啡品牌加入,也讓高雄咖啡職人有更大的舞台展現實力,期盼未來高雄咖啡節能成為推動台灣咖啡產業的重要年度活動。此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也特地到場宣傳,明年初佛光山第二屆「三好盃咖啡沖煮賽」,將於明年(2026)2月27至3月1日,在佛光山法寶堂接續登場,歡迎民眾前往感受咖啡文化的厚度與溫度。

觀光局進一步補充,今日現場也有立法委員李昆澤、許智傑及高雄市議員王義雄、陳美雅等人到場支持,皆肯定高雄咖啡節成功推廣原鄉咖啡的優秀品質,讓國內外民眾看見高雄咖啡的獨特風味。本屆高雄咖啡節結合農業局「神農市集」共同辦理,除香醇的咖啡及農特產市集外,舞台區更安排「一山沐咖啡屋」帶來咖啡食農教育,分享咖啡豆烘焙與口感等特色,以及3D立體拉花達人「My cofi」張桂芳,示範將濃郁奶泡當畫布,創造生動立體圖案,非常吸睛。

圖説:與會貴賓大合照。(記者王承綸/攝)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2025高雄咖啡節人氣爆棚 首日吸引3萬人聞香朝聖  60攤最強陣容登場 原鄉直送、職人手沖一次滿足

「擁愛反暴力 鄰里齊守護」   114年度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 宣導暨建構性別暴力 領航社區服務方案成果發表活動

「擁愛反暴力-鄰里齊守護」- -114年度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 宣導暨建構性別暴力 領航社區服務方案成果發表活動
「擁愛反暴力 鄰里齊守護」   114年度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 宣導暨建構性別暴力 領航社區服務方案成果發表活動

墨新聞|記者王承綸/高雄報導

為響應「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社會局家防中心於今(22)日下午在衛武營都會公園夏日大道舉辦「114年度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宣導暨建構性別暴力領航社區服務方案成果發表活動」以「擁愛反暴力鄰里齊守護」為主題,串連跨局處網絡與社區力量,共同推動暴力防治與初級預防工作。活動以象徵性別平等與力量提升的紫絲帶意涵,市府王宏榮副秘書長、社會蔡宛芬局長、貴賓及社區夥伴共同傳遞紫絲帶,象徵凝聚公私協力的守護能量,一同承諾「拒絕暴力、從社區開始」啟動,共織屬於高雄的紫絲帶,並吸引超過800名親子與市民熱情參與,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中認識家暴防治兒少保護重要觀念。

圖説:活動中特別表揚今年度6名績優的社區防暴宣講師/員。(社會局提供)

防止暴力須從生活周遭的觀念與行為改變做起社會局家防中心自105年起積極推動社區初級預防工作,「鄰里攜手、公私合作」為核心精神結合警政、衛政、社政、教育及社區民眾,多面向協力合作,家庭、職場、校園到社區全面布局建構綿密的社會安全網強化民眾防暴意識與求助能力鼓勵居民發揮雞婆心,使暴力止於未發之時。

今日的活動,結合社會局衛生局、警察局、教育局、毒防局等網絡單位及34個社區組織、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共同展現防暴觀念融入日常生活的成果。活動現場以六大主題(親密暴力、兒少不當對待/性剝削、老人保護、性侵害/性騷擾、數位性別暴力、性別平等及身障保護規劃親子闖關遊戲增添互動樂趣,內容豐富多元且兼具教育宣導,讓市民在遊戲中學習辨識暴力、了解通報流程與社會資源,深獲大小朋友喜愛

圖説:以「擁愛反暴力,鄰里齊守護」為主題,串連跨局處網絡與社區力量,共同推動暴力防治與初級預防工作。(社會局提供)

為肯定第一線社區推廣者的努力,活動中特別表揚今年度6名績社區防暴宣講師/員他們長期深入社區、校園與各類宣講場域中進行宣導,透過課程活動推動暴力防治扎根,成為連結社區與資源的重要橋梁

市府王宏榮副秘書長表示,感謝各社區運用創意,以動靜態多元方式宣導性別暴力防治的重要性,將性別暴力的意識深植於居民心中,共同營造暴力零容忍的社區環境,並呼籲暴力無法解決問題,理性溝通,做好情緒管理,尋求有效解決方式或諮詢專業人員,遇有家庭暴力事件,可撥打110、113保護專線尋求協助,共同攜手打造友善社會環境。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擁愛反暴力 鄰里齊守護」   114年度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 宣導暨建構性別暴力 領航社區服務方案成果發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