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太公司將發射太空採礦機器人 為開採太空資源制定了跨世紀的第一步

新華社提供
圖片: 新華社提供

文:朱珍霈|圖:編輯部

國私立商業航太公司Origin Space (起源太空) 將於11月推出其首款 “太空採礦機器人”。 NEO-1是一顆小型衛星(約30公斤),打算進入500公里高的太陽同步軌道。它將由中國長征系列火箭作為輔助載荷發射。長期以來,進行太空開採的可能性吸引了人們的想像,甚至引發了一波極其熱烈的太空商業創投風潮。現在,中國的一家太空創業公司正朝向測試辨識和提取非地球資源能力的第一步邁進,

這個小型航天器將不會進行實際的開採;相反的,它只會用來測試技術而已。 “我們的目標是驗證和演示多種功能,例如航天器的軌道操縱,模擬的小天體捕獲,智能的航天器識別和控制,” Origin Space聯合創始人於天鴻說。

成立於2017年的Origin Space公司自稱為中國第一家專注於利用空間資源的公司。在2014年政府決定開放該行業之後,中國的私人太空部門應運而生。由於小行星採礦業經常被稱為潛在的一萬億美元產業,因此,專注於這一領域的公司加入了其他類似公司,開發火箭和小型衛星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一個名為“小哈勃”的遠望號1號衛星(“ Look up-1”)預定將於2021年發射。這是包含在與中國主流的國有航天承包商-中國航天工業集團 CASC 的子公司 DFH Satellite Co.,Ltd 在今年初所達成的協議之一。

“小哈勃”衛星將攜帶一個光學望遠鏡,旨在觀察和監視靠近地球的小行星。Origin Space指出,確定合適的目標是空間資源利用的第一步。

除此之外,Origin Space還將計劃發射NEO-2,並且鎖定月球為主要目標。預定發射日期為2021年末或2022年初。

於天鴻說,登月計劃尚未完成,但是登月計畫最終會得以完成。在一個暫定的任務簡介中設想了前往月球的間接旅程。該航天器將首先發射到低地球軌道,然後通過機載推進逐漸提升其軌道,直到到達月球軌道。在完成觀測目標之後,航天器將在月球表面進行硬著陸。印度的第二次月球飛行任務Chandrayaan-2使用route迴路線從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延伸到月球軌道,而推進力有限的小型航天器可能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到達月球。

在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萊登斯汀上周宣布該機構將在商業公司收集月球物質後從商業公司購買月球長石和岩石樣品後,空間資源問題再次成為熱門話題。但是安全世界基金會計劃規劃主任布萊恩·韋登 Brian Weeden 說,太空資源公司仍然面臨無數挑戰,包括物流資源的提取以及會有哪些潛在的買主(除了NASA 美國宇航局)想要購買這些太空資源之類的這種問題。

“我們已經聽到很多有關月球上有水的信息,但是如果您與任何探月科學家交談,他們會告訴您我們實際上並不知道月球水的化學成分以及提取和精製月球水的難度。好讓月球水成為可用的產品。” Weeden說。

“同樣的事情對於小行星來說更大。在地球上,我們擁有大規模的採礦業務,工廠和冶煉廠,以將原材料提煉成可用的產品。您在太空中將需要多少,以及如何建造?”魏登說。他補充說:“目前,唯一真正的客戶是計劃在月球上做事的國家航天局。它們可能會用作月泥的建材,並用作燃料和生命維持的水。但是,除了上週我們從美國宇航局(NASA)所收穫得到的一些非常小的合同之外,我還沒有看到政府對購買這些材料有什麼特別的的興趣。

Origin Space距離成為唯一或第一家太空採礦公司都還有一段很大的差距。以之前的公司為例,比如總部位於美國的Planetary Resources (於2009年成立),在經歷了艱困的資金問題之後,最終於2018年被區塊鏈公司ConsenSys收購。而另一家美國企業Deep Space Industries於2019年1月被收購之後,公司的發展方向就開始轉向致力於發展小型衛星,而非在小行星採礦。與此同時,總部位於東京的ispace公司最近籌集了2800萬美元,用於一系列月球著陸器中的第一架。

當被問及從諸如Planetary Resources等公司的案例中學到什麼時,於天鴻表示,該公司是太空資源行業的先驅,並補充說,對於遊戲的第一批參與者而言,這始終是挑戰。 “我們認為他們缺乏重要的里程碑和收入。我們正在努力加快里程碑項目的進度,同時創造收入。”

中國技術出版和數據公司36Kr報告說,Origin Space將在今年年底啟動A輪融資,以資助計劃中的探月任務。

翻譯自網路IEEE Spectrum, Andrew Jones

Facebook 留言

則留言